当前位置:辽宁之窗 > 资讯 >

非遗年糕传承难?辽宁师范大学一团队用创新‘糕’定乡村振兴新答卷

作者:杨定烨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和消费升级的浪潮,传统非遗技艺与现代商业模式的结合成为了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这股潮流中,辽宁师范大学9key团队在宏凤年糕坊的基础上,凭借其独特的“文化传承+产业创新”战略,成功将非遗脚踏年糕技艺与现代商业模式相结合,成为了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承的标杆案例。

在指导老师孔令文的指导下,来自国际商学院的杨定烨,何书颜,李嘉璐,张新竹和雍奇霖,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共同推动品牌的发展,成功将非遗技艺转化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其团队核心竞争力在于对非遗技艺的活态传承于创新应用。

在乡村振兴上,团队与宏凤年糕坊通过“农户+基地+企业”的供应链闭环模式,联合江苏、安徽糯米主产区的农户,建立了标准化种植基地,实现了保价收购与技术扶持。这一模式不仅带动了千户农民年均增收超20%,还为乡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电商平台与直播带货,宏凤年糕坊日均实现5000单销量,辐射全国市场,展现了强劲的市场潜力。

为了满足年轻消费者的需求,年糕坊与团队联合推出了低糖杂粮年糕、即食火锅年糕等健康化产品,成功将年轻客群占比提升至35%。同时,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了原料溯源,确保了产品的透明性与安全性。

团队和宏凤年糕坊的营销战略同样值得称道。“线上+线下”全渠道营销网络,宏凤年糕坊构建了“宣传体验+即时履约+质量追溯”三级服务体系,设立了高校体验点与抖音非遗工坊直播,结合区块链技术实现原料透明溯源。通过AIGC文旅,团队联合宏凤年糕坊推出核心IP“青青”与“圆圆”,将其设定为“非遗守护者”角色。联合技术供应商,赋予其非遗技艺讲解、产品推荐、文化互动等职能。同时,他们升级电商直播和互动社交平台,在抖音直播中引入数字人作为“副主播”,与真人主播共同讲解产品,实时回答用户问题。对比传统直播,数字人可24小时轮播产品,降低人力成本30%,同时通过AI话术优化转化率提升20%。此外,团队在社交平台发起用户与数字人共创活动,用户互动率目标提升40%。

在商业模式上,团队创新构建了“电商+助农+旅游”三位一体模式,以非遗技艺为内核驱动三产融合。电商端通过社交电商与直播电商实现日均5000单销量,助农端以订单农业整合玉蓉村3000亩糯米种植基地,旅游端设计“非遗+农耕”主题路线,年接待游客超5万人次。这一模式不仅实现了三产协同增效,还通过非遗工坊就业、村企合作治理及文化IP输出,推动了乡村人才回流与产业链升级。

团队对宏凤年糕坊的创新,不仅是对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创新,更是对乡村振兴与产业融合的积极探索。通过文化赋能、产品创新与商业模式的多维度突破,宏凤年糕坊为传统非遗技艺的现代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标杆案例,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团队将和宏凤年糕坊继续秉持“传承不守旧,匠心更创新”的核心价值观,推动非遗技艺与现代产业的深度融合,引领行业创新与变革。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